云南大理保护传统古村落成效显著
最近几天,记者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了解到,大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认真组织编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严格履行规划审批程序,逐步建立形成一个保护发展规划,一块保护牌子,一个管理技术导则,一个管理办法,一个村规民约的五个一传统村落保护管理体系,成功申报为云南省唯一,10个全国2020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之一,取得了显著成效。
地处云南中西部的大理拥有众多传统古村落,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211年,大理地区就纳入了秦王朝统一的封建国家,唐,宋时期分别出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等地方政权,相继延续50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最近几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一带三道十八廊建设,编制了《大理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带总体规划》,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纳入《打造名副其实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和《五年行动方案》中,大力开展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带建设。
大理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范围包括大理市,宾川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巍山县,南涧县7个县市,呈现两带四区的空间格局,以1.5亿元中央补助资金为种子基金,以以奖代补为激励方式,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通过茶马古道保护建设,特色小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美丽县城建设,乡村振兴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有机结合,已撬动社会资本9亿元左右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吸引整合其他财政资金10亿元以上,预计将撬动总投资超21亿元目前,7个县市,67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开工率超80%以上,项目进展较为顺利
大理传统古村落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大理州已累计投入3.7亿元以上,对已经确定,挂牌的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50%以上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护修缮,完成重要传统村落内历史建筑的确定公布,数据录入和挂牌保护工作比如,大理市凤阳邑村,巍山县东莲花村,剑川古城等传统村落通过开展传统建筑保护利用,较好重现了传统村落原有的古朴风貌,体现了大理特色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为主线,大理全力整合多部门项目和资金,推动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示范,传统村落得到了各级各部门项目的倾斜支持部分传统村落已实现村民就近转移就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带动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以大理古生村为例,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扶持农户发展生态种植,带动药材,蔬果种植,钢门窗加工等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全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大理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传人,开办民族文化传习班,讲习所,组建白族扎染协会,洞经音乐和唢呐表演队,举办大本曲弹唱,扎染技能,白族三道茶表演培训班等,倡导双语教学,推进民族语言,民族歌舞进校园。
大理坚定不移打文化旅游牌,努力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竞争力,在巩固提升中持续开展历史文化遗存的活化利用,重视乡愁记忆的打造以剑川县沙溪镇传统村落群为例,沙溪镇结合特色小镇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和国家5A景区创建等工作,以寺登村为核心,联动沙溪坝子各个传统村落和其他村落,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和运营管理3大类35个项目,努力将优势产业旅游产业培植成支柱产业,目前沙溪古镇已进入国家5A景区创建预备名单
《光明日报》
。 |